国家统计局解读: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中国网财经12月6日讯 国家统计局网站6日发布2021年粮食产量数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王明华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解读。
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王明华解读粮食生产情况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增长1.9%。
一、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295万亩,增长0.7%
2021年,各地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支持复垦撂荒地,开发冬闲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64亿亩,比上年增加1295万亩,增长0.7%,连续两年实现增长。
(一)玉米、小麦播种面积增加,稻谷略有减少。2021年,全国谷物播种面积15.03亿亩,比上年增加3320万亩,增长2.3%。去年以来,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种植效益提高,农民种植玉米意愿增强,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达6.50亿亩,比上年增加3090万亩,增长5.0%。受播期土壤墒情适宜和种植效益趋好等有利因素影响,小麦播种面积3.54亿亩,比上年增加283万亩,增长0.8%,扭转了面积连续4年下滑的势头。稻谷播种面积4.49亿亩,比上年减少231万亩,下降0.5%。
(二)豆类面积下降,薯类面积稳中有增。2021年,全国豆类播种面积1.52亿亩,比上年减少2209万亩,下降12.7%。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26亿亩,比上年减少2200万亩,下降14.8%,主要是由于大豆收益与玉米相比较低,农民种植意愿减弱。全国薯类播种面积1.10亿亩,比上年增加184万亩,增长1.7%。
二、粮食单产增加4.8公斤,增长1.2%
2021年,虽然河南等地极端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西北陕甘宁局部地区阶段性干旱,秋收时期华北和黄淮海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对部分地区秋粮产生一定影响,但全国主要农区大部分时段光温水匹配良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同时,高产作物玉米播种面积扩大,占粮食作物比重提高,促进粮食单产增加。粮食产量实割实测抽样调查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4.8公斤,增长1.2%。
(一)小麦、稻谷单产增加,玉米略减。2021年,全国谷物单产421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1.4公斤,增长0.3%。其中,稻谷单产474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4.6公斤,增长1.0%;小麦单产38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4.6公斤,增长1.2%。受河南等黄淮海地区洪涝灾害影响,全国玉米单产419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减少1.7公斤,下降0.4%。
(二)豆类单产下降,薯类微增。2021年,全国豆类单产129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减少2.1公斤,下降1.6%。其中,大豆单产130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减少2.3公斤,下降1.8%。全国薯类单产27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0.5公斤,增长0.2%。
三、粮食总产量增加267亿斤,增长2.0%
2021年,夏粮和早稻产量分别为2919亿斤和560亿斤,分别比上年增加62亿斤和14亿斤;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
(一)稻谷、小麦、玉米产量均实现增加。2021年,全国谷物产量12655亿斤,比上年增加320亿斤,增长2.6%。其中,稻谷产量4257亿斤,比上年增加20亿斤,增长0.5%;小麦产量2739亿斤,比上年增加54亿斤,增长2.0%;玉米产量5451亿斤,比上年增加238亿斤,增长4.6%。
(二)豆类减产明显,薯类产量增加。2021年,全国豆类产量393亿斤,比上年减少64亿斤,下降14.1%。其中,大豆产量328亿斤,比上年减少64亿斤,下降16.4%。全国薯类产量609亿斤,比上年增加11亿斤,增长1.9%。
(三)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对增产贡献较大。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7个粮食增产。其中,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合计增产达188亿斤,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70.3%。新疆、安徽、湖南、四川、山东均增产10亿斤以上。受极端强降雨影响,河南灾情严重,减产56亿斤。
2021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克服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阅读
-
休舱:全球观速讯
11月25日,呼和浩特市水岸小镇1号方舱医院休舱。当日,随着该方舱医... -
航天新征程|神舟十四号乘组:中国空间...
人民网厦门11月25日电(记者赵竹青、张克非)中国空间站等你来出差!1... -
卡塔尔世界杯何以钟情中国新能源客车?
“在整个世界杯期间,我和我的同事都将驾驶这些巴士,将观众送到各... -
当前热点-央行宣布全面降准 释放长期资...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 25个百分点... -
央行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释放长...
(记者吴秋余)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
10月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同比增长5%
(记者刘开雄)国家外汇管理局25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0月,我国... -
重点聚焦!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6例
11月25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6例,其中呼... -
我区向实体经济和房贷客户让利近54亿元_看点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永桃)“按照国家做好普惠金融‘减... -
【书写乡村振兴奋进画卷】“万企兴万村...
前不久,自治区民营百强企业蒙泰集团与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哈达图淖... -
观察:【众志成城 同心抗疫】首府金融...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郑学良)11月25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 -
1-10月我区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55.2%|当前看点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杨帆)自治区统计局消息:今年1-10月... -
全球热头条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
11月10日,张跃清忙碌完核酸检测任务后,急匆匆地赶回村委会,带领... -
航天新征程|杨利伟:中国空间站时代脚...
人民网厦门11月25日电(记者赵竹青、张克非)11月25日,由中央网信办... -
滚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
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在北京、上海... -
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将迎入冬以来最强寒潮...
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25日电(记者哈丽娜)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了... -
“顶流”到阶下囚!吴亦凡一审被判13年...
11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吴亦凡强奸、聚... -
个人养老金36个先行城市或地区名单发布...
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先行... -
越冬候鸟“做客”额济纳旗
初冬时节,在额济纳旗沙日淖尔水库,数量众多的赤麻鸭、灰雁、大天... -
俄今年大豆收成创纪录-每日速看
新华社莫斯科11月24日电(记者刘恺)俄罗斯农业部24日发布消息说,今... -
中国-匈牙利地方合作机制第三次会议成功...
新华社布达佩斯11月24日电(记者陈浩)中国-匈牙利地方合作机制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