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 > 创业 >

IMF最新展望:中国将继续成为亚太地区及全球经济增长引擎 天天快资讯

2023-05-12 08:39:58    来源:澎湃新闻

5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一期《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3.8%上升至4.6%,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70%左右,这一数值远高于过去几年的水平。同时,中国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将达34.9%。

《报告》预计,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5.2%,继续成为亚太地区及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预期水平较去年10月发布的前次《报告》上调了0.8个百分点,是本期《报告》最值得关注的调整之一。

亚太地区将成为2023年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


(相关资料图)

当前,全球需求走弱,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欧美银行业动荡,给世界经济形势注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报告》指出,尽管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但亚太地区将成为2023年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其最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和印度经济增长保持韧性。

《报告》称,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也将对亚洲地区产生更为明显的正溢出效应。根据IMF估算,通常情况下,中国GDP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带动亚洲其他经济体平均增长约0.3个百分点。但与过去主要由投资需求带来的溢出效应不同,这次溢出效应将更多体现在中国在消费和服务业方面的需求增加,且更为强烈。

《报告》还预测,亚太不同经济体的表现将出现分化。具体来看:亚太地区发达经济体增长会放缓至1.6%,其中,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经济分别增长1.6%、1.3%和1.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将从去年的4.4%提高至5.3%。

中国货币政策应保持宽松,财政政策短期内应避免过早收紧

在谈到亚太经济未来前景及风险时,《报告》指出,亚太经济发展前景将受到以下三点内外因素影响。第一,随着欧元区和美国的商品需求回落,其对亚洲的进口或将下降,进而影响亚洲制造业出口的增长势头。第二,技术周期的低迷将进一步拖累亚太地区的技术出口。第三,随着房地产市场降温,住宅和商业建筑投资需求减弱,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风险方面,包括,通胀可能比预期的更加棘手,金融脆弱性加大,以及从中期来看,更大程度的地缘经济分裂风险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溢出效应,可能会让亚洲增长潜力下降,此外,还包括外部需求下降带来的压力,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风险。

《报告》指出,亚太地区的政策制定者面临几方面挑战——将通胀恢复到目标水平、稳定公共和私人债务、维护金融稳定,以及提高长期增长潜力。

针对这些挑战,《报告》建议,货币政策方面,各国应继续保持从紧的货币政策立场,直到通胀持久回落至目标范围内。但中国和日本例外,两国的产出低于潜在水平,通胀预期仍然温和。

“中国的货币政策应保持宽松,并更多地使用利率工具。”IMF亚洲及太平洋部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说。

金融政策方面,监管部门应紧密监测与企业和家庭部门债务增加有关的脆弱性,以及金融部门的市场风险和企业信贷风险敞口,这对于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除非金融市场的压力增加,金融稳定受到威胁,否则各国央行应将货币政策目标与金融稳定目标分开,使用旨在应对金融稳定风险的现有工具,使其能够继续收紧政策以应对通胀压力。

财政政策方面,公共债务的增加和利息成本的上升需要各国短期内继续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同时,用临时和有针对性的弱势群体援助取代无针对性的支持措施,这对保护财政空间至关重要。但中国财政政策短期内仍应保持中立,避免过早收紧。

结构性政策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各国应将结构改革作为优先政策选项,鼓励广泛的创新和数字化,加快绿色转型、加强合作应对地缘经济碎片化趋势和确保粮食安全的改革,这有助于提高可持续增长潜力。

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还表示,疫情之后经济重新开放,可以看到现在中国的增长确实有所反弹,但从中期角度来说,这种增长速度有可能会放缓,疫情之后重新开放的效应会逐渐减少,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