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我在现场|大漠起翠屏 绿带锁黄龙 阿拉善:捧上生态“金饭碗”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沙漠过上“拥有万亩梭梭林、雇人收割肉苁蓉,领着狗、观赏着鱼、逗着小猫咪、玩着鸸鹋”的日子,你敢信吗?
【资料图】
5月下旬,记者一行走进阿拉善左旗,看看这里的人们是怎么做到人沙共舞、点沙成金的。
艳阳高照,飞播区内,成片的梭梭、花棒、沙蒿等沙生植物密布在沙丘上,在黄沙中碧绿葱茏、随风摇曳,让沙海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在远处飞播区外,连绵起伏的沙丘在天边若隐若现。
“这就是乌兰布和沙漠。飞播前,黄沙曾一度越过我们脚下,穿过南面的铁路,直逼到贺兰山。”在阿拉善左旗宗别立镇的飞播梭梭林,王生贵感慨万千。
王生贵是阿拉善左旗科学技术和林业草原局治沙造林室主任,一位老林草人了。“这是沙拐枣”,顺势看去,它正吐着新绿。“那是花棒,它开小粉花儿;这是梭梭,下面嫁接肉苁蓉……”王生贵如数家珍般展示脚下这片土地的嬗变,忽又蹲下用手指一戳,“你看,土地结了皮,灌木林下都长了绿草,这里过去都是沙啊!”
站在高处俯瞰飞播区,郁郁葱葱望不到边际的大型防沙、阻沙“锁边”防护林草带,有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的前移扩展,形成了“大漠起翠屏绿带锁黄龙”的壮景。
“从1984年开始,我们实施飞播林草治沙,沿着乌兰布和沙漠南缘3-15公里宽、110公里长的锁边带,在腾格里沙漠东缘,3-20公里宽、350公里长的锁边带,累计飞播造林总面积达623万亩,打破了国际学术界在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地区不适宜飞播造林的论断。”王生贵动情地说。
种子带上天空,绿色播满沙地。过去呼啸迁移的流沙,如今被茂盛的灌木林、绿意盎然的植被牢牢固在了脚下,像绿色铠甲一般铺向天际,蔚为壮观。
起风了,耳畔响着风哨声。但目之所及,没有沙尘飞起。
吹着这清朗的风,把土生土长的芒来嘠查党支部书记王忠宁和宗别立镇许多老人的思绪带回了曾经。
“过去,黄沙漫天。遇到沙尘暴,家里黑得看不见,白天还得点煤油灯。牧场分给牧民,人们都不要,因为没法儿生存呀!雨水好的年景,只能长点沙葱,都不够羊吃,羊瘦得不行。”王忠宁说。
沙漠在侵袭,牧场被吞噬。年轻人都走了,只剩故土难离的老人留守。
怎么办?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优先,飞播造林种草、围栏封育、人工造林种草“三位一体”一起上!一场与风沙的长期抗争博弈拉开了帷幕。
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同时,为实现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共赢,2012年,阿拉善左旗启动百万亩梭梭林项目,在巴彦浩特镇、宗别立镇、巴彦诺日公苏木、吉兰泰镇建设4个人工梭梭肉苁蓉基地,既实现了沙漠增绿、产业增值、农牧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又建成了一道纵贯全旗南北的生态保护屏障。
旗里一方面对退牧还林还草的牧民发放生态补偿,另一方面,提出“在谁的草场上造林就归谁经营管理”的办法,极大地带动了农牧民主动造林的积极性。
在宗别立镇芒来嘠查,总共56.8万亩土地,42万亩种植梭梭林,除去贺兰山山麓,牧民房前屋后都被梭梭林环绕。
“以前是林业部门与农牧民协商选取造林地块,林业部门投资造林。后来是农牧民自己投资、自发造林,造林成活率达到70%以上,由林草部门验收合格后给予造林补贴。”
“现在,几乎能种的地方都种了,外出的人们都回来了,如今咱们的沙漠牧场成了增收致富的香饽饽,抢也抢不上。”王忠宁跟随着自己的讲述,从过去到现在,表情也由凝重变得舒展。
由过去被动的“要我造林”变为“我要造林”的主动局面,更多社会力量成为造林绿化主角。
“2015年开始,让我当护林员,一年工资两万元。”1.4万多亩梭梭林的主人、58岁的王惠民便是当初留守的一员,他与他的牧场一起发生着巨变。
“你看这沙蒿、黄蒿长得多好!现在环境好了,狐狸、野鸡,还有不知名的野鸟,有个小羊羔子那么大。还有一种动物,披着虎皮,长着一对熊猫耳,脸上一道白一道褐,我们叫它虎鼬。野兔、黄羊,都回来了……”朴实的老汉操着方言讲述着变化,脸上的喜悦自然地浮现。
如今,在广袤的阿拉善左旗沙海戈壁,绿色发展让一切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从2021年开始,梭梭林的经济效益更加显现,4个基地梭梭造林面积达192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53.2万亩,产出肉苁蓉900多吨,产值达2亿元左右。
王惠民养了50多只羊、8头牛、10只鸸鹋、一池子鱼、一群猫和一条狗。2016年新盖的砖瓦房,院子里还种有各种果树和蔬菜。在1.4万亩梭梭林内,嫁接肉苁蓉6500亩,一年收入10多万元。“收肉苁蓉的时候,还需要雇8个工人,一人一天230元的工资,吃喝我全管,就这还挖不迭了,我家小子大学毕业后也回来帮忙了。”王惠民略显骄傲地说。
眼下,刚卖出4吨肉苁蓉,为了提升肉苁蓉的品质,王惠民又开始投入3万多元的滴灌设备,建成300亩的滴灌肉苁蓉种植区,搞精细化种植。
王惠民只是阿拉善左旗百万亩梭梭林受益者中的一员。放眼全盟,像王惠民一样直接或间接从事林草产业的农牧民便有3万多人。40多年来,阿拉善盟累计完成荒漠化治理任务9100多万亩。全盟封育保护天然梭梭林995.16万亩、天然白刺林1708.18万亩,人工种植梭梭林720.37万亩,肉苁蓉、锁阳接种面积分别达到120.37万亩和52万亩,年产量分别达到3000余吨和2500余吨以上。
从留守一片沙到治理一片沙,从守卫一片绿到点沙成金绿富同兴。曾经的“害沙”变成“金饭碗”,越来越多的阿拉善人吃上绿色发展这碗“生态饭”。
监制:庞俊峰 刘宏章
记者: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我在现场报道组 王坤 柴思源 伊得力 马骏驰
阿拉善日报融媒体 侍新元 阿拉善左旗融媒体中心 李智
编辑:贾小燕关键词:
相关阅读
-
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我在现场|大...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沙漠过上“拥有万亩梭梭林、雇人收... -
主力复盘:鸿博股份10天7板 14亿净流出...
今日(6月7日)大盘全天震荡分化,沪指震荡微涨,创业板指受宁德时代大跌 -
观察:经合组织预测全球经济2023年增长2.7%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7日发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增 -
每日讯息!高考温情时刻
6月7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考点,考生进入考场前与老师击掌。新 -
江苏出台14条措施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江苏省政府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的《 -
世行上调今年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世界银行6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 -
机构策略:股指预计维持震荡格局 保持...
东吴证券认为,周二市场打破了指数窄幅震荡的局面,特别是创业板指继续 -
海拉尔区哈克镇举办第二届旅游节 全球...
近日,海拉尔区哈克镇第二届旅游节之“国风‘筝’有趣,一起放个飞... -
这个夏天,内蒙古向你发出盛情邀约~
编辑:杨丹 -
呼伦贝尔草原上发现了千年前的岩画→ ...
近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博物院等单位经过两年的考察和研究,将新巴尔虎左 -
天天即时看!在准格尔看尽山水本色
在准格尔与蓝天对话,对草木微笑与万物共生,让世界更美准格尔黄河大峡 -
全球观点:阿尔山夏秋季旅游资源推介会...
6月6日,阿尔山旅游景区带着“22℃的清凉”走进了美丽的辽宁省—... -
阿尔及利亚等五国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
新华社联合国6月6日电(记者尚绪谦)联合国大会6日选举阿尔及利亚、圭亚 -
全球快播:世行上调中国2023年经济增速...
当地时间6月6日,世界银行在其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上调 -
教育部: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_最新消息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杨湛菲)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强化师德学习教育, -
2023高考今天开考 14个省份采用新高考...
2023年全国高考今天(7日)开考,今年高考全国报名人数1291万,较去年增 -
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 热闻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姜琳)为畅通求职招聘渠道,强化青年就业服务, -
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北京再降市场主体准...
同时,推动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规范重点领域涉企收费,依法查处水、 -
锡林郭勒盟——发放我区首笔“带押过户...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巴依斯古楞)6月6日,在锡林郭勒盟工商银 -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自...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梅刚)“以前办理社保业务要专门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