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栽果,川种菜,丘陵地区养肉牛 宁城县三大产业驱动乡村振兴
人间四月天,山乡处处春和景明。记者驱车行进在燕山北麓的赤峰宁城县,放眼望去,这里山清水秀,沃野连绵;智慧农业示范园区拔地而起,落地开花;现代农业大棚星罗棋布、鳞次栉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赋能农业转型升级,助力农民连年增收。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作为内蒙古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的宁城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菜果牛”三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强力推进,走出了一条“山栽果,川种菜,丘陵地区养肉牛”的产业振兴之路。
(资料图)
千里沃野,物阜民丰。在宁城县,直接或间接从事三大产业农户达到9.1万户26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7.78%,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超过11300元,带动脱贫人口增收7300元。宁城县相继荣获全国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蒙富苹果标准化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大棚“种”出致富路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年就是一条线,传统农业和传统农民沿着这条线走过了千百年。
土生土长的宁城县大城子镇农民于兴海也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种了20多年大棚的他告诉记者:“越冬茬番茄200米大棚纯收入8万多元,夏茬还能收入4万多元,这座大棚保证了全家人的‘小康’。”
于兴海是当地种植温室蔬菜比较早的农户,也是小有名气的技术员,在经营棚室的同时注册成立了绿城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秧苗、肥料、农药、技术及销售服务,年收入50多万元。“在番茄收购旺季,装番茄一天就有1000多元的收入,在棚区打零工50元起步,依托设施农业老百姓都富啦!”于兴海欣喜地说。
宁城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两亩,且多为山坡地,多数农民靠天吃饭。为给农民找一条稳定的致富路,宁城县立足中国北方高原寒地自然环境特点,决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战略决策。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52万亩,年产蔬菜126万吨,产值53亿元,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500元,成为内蒙古的一张亮丽名片。
“菜篮子”既要拎稳还要丰富。全县建成辣椒、茄子、番茄、黄瓜、韭菜、食用菌6个万亩设施蔬菜种植园区,64处千亩日光温室园区,设施农业专业村58个,食用菌(滑子菇)产量占全国北方市场的1/4,还注册了“宁城黄瓜”“宁城尖椒”“宁城番茄”“宁城滑子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端稳北京“菜篮子”“果盘子”。宁城县现已成为北京新发地、大洋路农产品市场蔬菜种植基地,北京首农集团在全国的第二个蔬菜种植基地,北京市海淀区蔬菜联采联盟及大中超市蔬菜供应基地,与上海江桥市场和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肉牛“养”出好日子
既没有草场,更没有草原。素有蒙冀辽“三省通衢”的宁城县,拥有154万亩耕地,年产玉米60万吨、秸秆70万吨。借助这一资源优势,宁城县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的“牛”路子。
“一头育肥牛能赚2000多元,我这两个小区200多头牛基本都达到出栏标准,市场价格合适随时出栏,能赚40多万元。”宁城县成峰肉牛养殖基地养殖户倪青志望着圈里膘肥体壮的育肥牛说。
倪青志2017年进入小区养牛,多年的养殖经验让他尝到了肉牛养殖的甜头,女儿结婚他拿肉牛养殖小区当陪嫁,儿子成家他同样赠送肉牛养殖小区,现如今儿子、女儿和他三个人经营着4个肉牛养殖小区,年收入100余万元。
多年来,宁城县按照西部丘陵山区发展基础母牛、东部平川区发展优质母牛和架子牛、国道508沿线发展育肥牛的布局,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西繁东育”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彻底改变一家一户零散式养牛效益低、污染环境的传统养殖模式,宁城县整合各类资金向标准化养殖场、规模化集聚区集中投入,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导农民建肉牛养殖小区。截至2022年末,全县建成肉牛规模养殖场390处、存栏10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小区61处、养殖规模达到1万头的肉牛集聚区2处,全年肉牛存栏达到49万头,出栏肉牛36万头,肉牛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09亿元。
荒山“长”出新希望
“原来这荒山秃岭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种粮没产量,白送都没人要,自从栽上果树后效益是种粮的好几倍,现在即使给山下种粮的好田,我们都不换!”宁城县小城子镇柳树营子村农民白银江一边忙着给果树剪枝一边说。
“五山四丘一分川”是宁城县典型的地貌特征,山多人多耕地少,但气候温润、日照充足,发展林果业得天独厚,1995年培育出了适合寒冷地区栽植的“寒富苹果”,获得国家推广认证。
近年来,宁城县依托自然优势向群山要效益,往昔荒山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宁城县本着浅山区栽培蒙富苹果、丘陵山区栽培南果梨和新苹红苹果、丘陵坡地栽培寒红梨、次生林区栽培大榛子的产业布局,推动林果产业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成坡连片规模化发展转变。
目前,全县建成万亩以上林果乡镇6个、千亩以上林果基地38处,果树经济林面积已达25万亩,盛果期面积8.2万亩,年产果品15.6万吨,产值7.8亿元。注册了“宁城苹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培育出了闻名遐迩的宁城富硒苹果,小城子镇八座台苹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富硒果品示范基地”,宁城苹果被评为“中国十大富硒品牌”。
为加快“菜果牛”三大产业发展,宁城县出台了发展规模、补贴资金、考核分值“三个不设上限”的激励政策,围绕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实施产业上下游的延链补链稳链强链。据悉,宁城县已具备3亿株育苗能力,投资1.2亿元集交易、仓储、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宁城首农,投资1.06亿元的北京吉奥净菜加工项目将在今年投入运营。投资10亿元集智慧种植、中央厨房预制菜加工、冷链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千喜鹤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投资3亿元集智慧种植、高端品种展示为一体的山东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已签约落地。借助“互联网+”现代营销模式,宁城县15种农特产品亮相北京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成都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魏那 通讯员 张鹏)
编辑:温慧娟关键词:
相关阅读
-
伊金霍洛旗6只敏盖绒山羊种羊拍出34.5万...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郝雪莲)4月9日,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 -
越来越多内蒙古元素呈现 一季度...
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于欣莉)记者从自治区电影局获悉,一... -
山栽果,川种菜,丘陵地区养肉牛 ...
人间四月天,山乡处处春和景明。记者驱车行进在燕山北麓的赤峰宁城... -
今日热搜:探馆第三届消博会:促进消费...
”王文涛说。二是导向更加鲜明。本届消博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3100... -
多地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优化版”举措 ...
近日,多地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优化版”措施。一季度末,... -
【央媒聚焦内蒙古】光明日报:内蒙古...
2023年4月10日《光明日报》第4版刊发《内蒙古:以青春话语传递党的... -
世界今头条!4月10日龙虎榜:3.4亿抢筹N...
【4月10日龙虎榜:3 4亿抢筹N平煤转机构净买23股】日内上榜龙虎榜... -
主力复盘:11亿流入电池 17亿出逃三六零
今日(4月10日)大盘全天窄幅震荡调整,深成指领跌,创业板指相对偏强... -
天天速递!中使馆紧急提醒:在尼有关地...
中新网4月10日电据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驻尼日利亚... -
冷空气携大风沙尘影响北方 南方两轮降...
受冷空气影响,今明天(4月10日至11日),华北、东北、黄淮等地气温将... -
每日速读!我国水运工程全面加快建设 重...
前2个月,全国在建重点水运项目投资完成率同比增长29 7%水运工程全... -
全球速读:“五一”出游热度已显现,多...
4月10日,北京发布五一放假安排。今年“五一”,4月29日至5月3日放... -
高校今年首批特殊招生计划公布
距离今年高考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高校近日陆续开始公布本年度特殊... -
全球要闻:【风口研报】“光热发电”火...
今日(4月10日)沪深两市全线高开,盘初股指迅速下挫,企稳翻红之后,... -
《我的救援之路》隆重出版——亲历生死...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之路的书,一本关于救援之路的书,更是一本历经集体... -
大美春光在路上,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玩啦...
“大美春光在路上”点亮传统部落星空之旅亲身体验中国唯一的使鹿部... -
候鸟回归春意浓
冬去春终至,候鸟南归来。春分过,积雪消融,坚冰流动,远去南方避... -
来呼伦贝尔,一定要体验的三个“最”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我第一次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四季轮换,呼伦贝尔... -
别上当!事关公租房!
本网讯(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郑慧英)4月7日,呼和浩特市住房和城... -
环球信息:快乐轮滑
4月9日,小选手们在比赛中全力以赴。当日,由呼和浩特市体育局、呼...